91精品又大又白又爽,国产精品色欲aV蜜臂三区,国产又黄又爽无码AV,亚洲天堂在线一区二区

上饒新聞網(wǎng)


上饒視聽網(wǎng)

上饒新聞APP 上饒日報
抖音
上饒發(fā)布 數(shù)字報刊 大美上饒
首頁 > 新聞 > 教育 > 正文

百年奮進 逐夢報國 ——寫在東北大學成立一百周年之際

2023-09-23 10:51:22  |  來 源:光明日報  點擊:
   9月16日,東北大學迎來百年校慶。校園北門,“東北大學”四字校名蒼勁有力。正對校門的校訓石上,“自強不息、知行合一”的八字校訓,濃縮著學校師生百年無悔的報國情懷。

   100年前,誕生于中華民族內憂外患之際,東北大學在白山黑水間擔起實干報國的歷史使命。從“一二·九”運動到西安事變,從“中國奧運第一人”劉長春到抗日英雄苗可秀……東大師生在民族危亡之時挺身而出,為民族復興奮斗不息。

   100年后的今天,與國家同向同行的東北大學,將科研報國的成績寫在祖國大地上。白鶴灘水電站、長征系列運載火箭、復興號高鐵列車……新時代的交響樂中,東大人的鼓點鏗鏘有力。

  “54煤”的故事

   已是耄耋之年的原中國東煤企業(yè)集團總工程師王友佳依然記得,他與東北大學的相遇,是在新中國成立后的第一個春天?!氨藭r國家百廢待興,同學們都盼著學新技術,而我報考的化工系,正是大家眼中的好去處?!比欢雽W不久,王友佳就與105名同學一起,放棄喜愛的專業(yè),申請到最艱苦、最急需人才的采煤專業(yè)。

   “化工、冶金固然重要,但當時國家最缺工業(yè)原料。為國轉系,苦點累點沒什么,一切只為祖國需要?!蓖跤鸭颜f。

   1954年,王友佳與105名同學走出校園,奔向祖國最需要的地方,成為新中國培養(yǎng)的第一代采煤工程師。他們有個共同的代號——“54煤”。這106人中,走出了1位中國工程院院士、30余位大學教授、60余位總工程師。

   中國工程院院士、東北大學校長馮夏庭的老師林韻梅,正是“54煤”的一員。

   “向林老師學習。”在海拔3500米的青藏高原重大鐵路施工現(xiàn)場,馮夏庭曾用“54煤”的故事與師生們共勉。

   在青藏高原重大鐵路施工現(xiàn)場,東大師生曾一天內遭受20余次巖石爆炸險情,但他們沒有后退一步。深部金屬礦山安全開采實驗室的師生,帶著自主研發(fā)的高精度巖爆監(jiān)測預警系統(tǒng),背著40公斤的監(jiān)測設備,在幽深的隧道中涉險徒步萬米,獲得寶貴數(shù)據(jù),從而對安全開采系統(tǒng)改進升級。

   “如今的巖爆預測不僅時長從3小時縮短至20分鐘,還能夠準確預測巖爆等級、位置,使施工效率提高20%?!瘪T夏庭說。

   與榜樣同行,將精神傳承。4月26日,慶祝東北大學建校100周年校史劇《同行》首演?!耙欢ぞ拧边\動、建設東北工學院、攻關釩鈦磁鐵礦……一段段東大人耳熟能詳?shù)膱髧鴼v史重現(xiàn)舞臺,令無數(shù)師生落淚。校史劇演員、東北大學冶金學院博士生陸泓彬說:“百年校史中的家國情懷,熔鑄在東大人的無悔青春里,指引著我們繼續(xù)前進?!?/p>

  破解“卡脖子”難題

   初到鋼廠的人,一定會驚嘆于大工業(yè)的恢宏氣勢。行車吊起巨大的鋼包穿堂而過,通紅的鋼水攜著熱浪奔流而下澆得鋼花飛濺噼啪作響。在中國工程院院士、軋制技術及連軋自動化國家重點實驗室教授王國棟眼中,那是鋼鐵在“歌唱”。

   在冶金工程專業(yè)世界排名前十名中,中國高校獨占七席,東北大學始終位居前三位。王國棟說:“我們的底氣來源于‘全’,從采礦、冶金再到成型加工、自動控制,東大人的足跡遍布冶金行業(yè)全流程、全種類。”如今,由王國棟領銜的東北大學鋼鐵共性技術協(xié)同創(chuàng)新中心,在“采礦—選礦—煉鐵—煉鋼”全流程搞大協(xié)作、大科研,突破了一項項重大技術。近年來,他們已有8項成果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

   協(xié)同創(chuàng)新中心成員、東北大學資源與土木工程學院院長韓躍新是難選鐵礦石研究方向的帶頭人。我國鐵礦資源雖然儲量居世界第四,但大部分為貧雜鐵礦石,鐵含量低,冶煉難度大。針對國家戰(zhàn)略性金屬礦產(chǎn)資源高效利用“卡脖子”難題,韓躍新帶領團隊大膽提出從未有人做過的懸浮焙燒選礦方法,自建起懸浮焙燒爐小型試驗設備及大型平臺,從零開始技術攻關?!耙欢葲]人沒錢沒新項目,有人勸我放棄,但作為東大人,必須擔當。”韓躍新的堅持,最終打動了酒泉鋼鐵公司的技術人員。他們在試驗現(xiàn)場目睹了“廢石”變?yōu)椤熬V”的神奇過程,隨即,酒泉鋼鐵公司建起一條年處理粉礦165萬噸的生產(chǎn)線,盤活鐵礦8000多萬噸,每年創(chuàng)造效益過億元。

   正是這種堅守的精神,將冷板凳坐熱,讓碩果不斷結出。協(xié)同創(chuàng)新中心成員、東北大學冶金學院教授姜周華,創(chuàng)造的高強度特殊鋼冶煉方法,被推廣至60多家企業(yè),為我國載人航天、C919大飛機、白鶴灘水電站等重大工程、重大裝備,解決了一系列“卡脖子”技術和材料難題。由此,姜周華作為第一完成人,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知與行合二為一

   在東北大學,“知行”是個高頻詞。學校舉行開學和畢業(yè)典禮的廣場叫“知行廣場”,學生團干部每年舉行培訓的計劃叫“知行團?!?,學生們參與的一項志愿服務項目叫“知行社區(qū)”……“知行”二字與濃濃的家國情懷一起,溶于東大人的精神血脈之中,并在他們火熱的青春歲月中合二為一。

   1968年12月,新疆可可托海迎來了一批來自遠方的大學生——29名分配至此的東大畢業(yè)生。他們有的被分到阿爾泰山腹地,有的被分到野外流動采礦,有的被分到偏遠、零散的礦點,還有的被分到機械廠當工人……

   “當年,我們只有一個目的,就是讓稀有金屬礦石源源不斷送往祖國各地?!敝袊こ淘涸菏?、東北大學1968屆畢業(yè)生孫傳堯回憶。

   質樸的東大人用無聲的行動,踐行著這所百年老校“自強不息、知行合一”的校訓。中國工程院院士、東北大學教師柴天佑曾帶著兩名研究人員和10萬元固定資產(chǎn),夜以繼日研制出自動化控制技術,填補了我國大型火力發(fā)電機組的計算機控制空白。在該項目中嶄露頭角的東北大學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張化光創(chuàng)立“勞模創(chuàng)新工作室”,繼續(xù)攻關新的控制理論,其研究成果應用于遼寧、黑龍江等多地新能源電網(wǎng),填補了國際能源輸配領域的空白。

   進入新時代,一代代東大人接續(xù)奮斗,實干報國?!鞍倌暾菎湫缕瘘c。東北大學將一如既往面向國家重大戰(zhàn)略需求,培養(yǎng)更多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續(xù)寫百年東大的報國新篇章?!睎|北大學黨委書記郭海說。

   (記者 劉勇 通訊員 李青坡)